手鞠球
【手鞠球】
手鞠(日語:てまり、手まり)、又稱手毬,是日本自古以來就有的一種玩具,亦是「新年」的季語。起源於中國唐代的蹴鞠,球可拿來拋擲把玩。公元7世紀流傳至東瀛,發展成為一種名副其實的藝術形式。由於其漫長的製作過程融入了製作者的心意,也成為一種帶來好運和象徵幸福的禮物,亦是「新年」的季語。
目前在日本京都的下鴨神社(賀茂御祖神社)每年的1月4日這一天都會舉辦新春蹴鞠はじめ的活動。最初球芯只是纏繞一些線所作出的東西,約16世紀末,球芯換成以棉線作出的高彈性球體,並在上面纏繞彩色絲線形成幾何圖形,所作出的玩具即是手鞠。大小大多是比壘球大,比手球小。
日本的婦女和女孩們會在室內與室外遊玩手鞠,在室內玩的時候有時會跪下身子。手鞠在日本江戶時代中期以後流行,尤其是在元旦當天、日本人特別喜歡大家聚在一起玩手鞠。這本來是小朋友的玩具,還有就是送給女孩子的玩意。由於女孩子長大了便會嫁人,父母為了祈禱子女的幸福就會凝聚了心意將一個漂亮的手鞠送給她們作為紀念。其實蹴鞠是貴族男子的運動,手鞠則是小孩子和女子拿在手裏把玩的球。他們的特徵是手工精巧細緻、令人愛不釋手,現在我們在日本的紀念品店買到的圓形日本風格的球就是手鞠。現代手鞠除了可以當漂亮的擺飾成為一種掌上藝術以外,還陸續不斷地發展出許多不同的樣貌,比如說小巧精緻的耳環、項鍊、髮簪、胸針、鑰匙圈、手機吊飾...等等實用的精緻工藝。
在江戶到明治時期,這種球類遊戲特別是在元旦時期遊玩的玩具,現在則是一整年都有人在玩。由於明治時代中期以後,橡膠變得廉價,到了近代,作為「玩具」來說蹴鞠和手鞠這兩種「球」其實都已經變得相當罕見。踏入20世紀,一種彈性好的橡膠製成的「球」名叫「ゴムまり」的「彈彈波」成為了小孩子的玩具在日本開始普及,橡皮球被拿來用手在地面上拍打或丟到空中等方式遊玩。
留言
張貼留言